-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2100
2025年4月9日12:01,一个让众多中国出口企业刻骨铭心的时刻,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 104% 关税正式生效。4月10日,美方扬言这一数字又增加至125%。
此轮关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阶段叠加的 “恶果”。2025 年 2 月生效的 20% 基础税率,拉开了这场关税大战的序幕;4 月 2 日宣布、9 日生效的 34% 对等关税,让局势进一步紧张;4 月 7 日特朗普威胁加征、最终于 9 日落地的 50% 惩罚性关税,更是将税率推上了新高度。
输美轮胎产品的关税额度到底几何?
美国对中国及中企海外轮胎基地泰国、柬埔寨、越南、塞尔维亚、印尼、墨西哥实行了差异化的对等关税。目前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有可能0关税外(由于USMCS产品及汽车零部件在豁免条例中,墨西哥对等关税为0,但是有一定本土化条件),其他进口国都统一叠加了25%的关税,由于之前中国、泰国、越南有一定的双反税,所以目前各个地区的税率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进口轮胎涉及的关税政策时间及细则
对于轮胎企业和贸易商来说,按照美国白宫针对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情况说明书”: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中,对于已经受第232条关税约束的商品将不受“对等关税”的约束。
而232条关税指的是在3月26日,美国宣布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进口汽车和某些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并且在4月3日,美国发布汽车及零部件232关税的细则,零部件范围扩大,包含了全钢胎、半钢胎的海关编码。(见上图)
也就是说,根据白宫的说明,中国和东南亚的轮胎工厂出口到美国的大部分轮胎产品在232关税范围内,可能不会按照最新的“对等关税”进行收税。但这一推论尚未得到出口一线真实操盘反馈。
目前,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合计关税税率计算可参考:
自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最终关税税率 = 该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 + 301关税税率(大部分25%,也有7.5%/50%/100%等,须根据具体产品复核)+ 反补贴反倾销关税税率+ 20%(20% IEEPA关税,特定98章产品除外)+ 34%(对等关税,豁免产品除外)。
所以,232关税还将叠加之前的针对轮胎的双反关税及各国的基础关税。像中国、泰国、越南之前的双反关税将叠加。(见下表)
“对等关税”后中国轮胎主要海外基地轮胎产品出口美国累计关税情况
观望、等待、转口,各寻出路
对于突然的关税政策,国内的轮胎贸易公司和货运公司并没有呈现出预期的忙乱,实际情况是,由于对于目前实际关税的不确定,大家都在观望。也有同行表示,由于近几年美国对话关税经常性的调整和提高,外贸企业对关税的调整并没有显示出过分的紧张,反而淡然了。观望、等等看是大部分公司的选择。也有贸易商表示,之前美国一出关税倒计时,大家都紧急囤货发货,由于赶仓,到岸后实际成本并没有比提税后低多少。狼来了喊多了,大家反而相对淡定一些。
鉴于菲律宾对美国17%的对等关税,低于泰国和越南,已有企业计划将部分生产从泰国和越南转移到菲律宾以规避更高关税。
转口贸易也是大家讨论比较高的一种渠道。通过在低税率的国家进行货物清关和重新报关,通过在转口国进行实质性加工处理,使其符合美国原产地要求,从而降低关税成本。
出海布局将重新考量
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打击下,与中国选择正面反击不同。东南亚各国均主动希望获得美国的“优待”。表示愿意与特朗普政府进行谈判,以避免关税对其经济的重大打击。
越南宣布对美进口关税降至0%,对华进口钢铁加征37%,柬埔寨将19类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从原最高35%下调至5%,泰国政府强调准备与华盛顿"进行对话"并展开谈判,同时鼓励企业"寻找新的潜在市场"以应对关税冲击。泰国财政部宣布将取消对部分美国产品的关税。印尼承诺放宽贸易规则,并将派代表团下周前往华盛顿进行谈判。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表示将继续与华盛顿接触寻求公平解决方案,并与东盟其他成员国协调集体应对关税问题。
不管是否已经与美国进行谈判,美国的指向性很明显,就是联合对中加征关税,东南亚、东盟这些国家都难以幸免。而这些国家近几年在与中国的产业链的合作上,已经难以分割,征收关税必将成为双刃剑。
对于在东南亚建厂的中资轮胎企业来说,此次关税影响下,可以预见的直接影响将是成本的上升,以及工厂建设回报周期的拉长。有报道称某企业在泰国建设二期工厂因关税问题已经暂停。
与集中扎堆东南亚相比,选择在墨西哥、摩洛哥、以及塞尔维亚、埃及等地选址建厂目前来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未来出海建厂的战略意义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和资本运营也将会是巨大的挑战。
结语:
对于中国轮胎企业而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既是挑战也是倒逼产业升级的契机。虽然关税压力大,但中国轮胎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有望在危机中找到转机。未来可能呈现市场分化,高端产品和技术自主的企业更具竞争力,而依赖低成本出口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大挑战。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轮胎企业需要关注政策变化,积极进行企业战略调整,通过技术升级、全球布局与政策协同,有望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实现“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