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7-05-09 浏览次数:142
丁玉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中国橡胶网讯 我国轮胎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16年全国轮胎产量6.1亿条,其中商用车轮胎1.21亿条,乘用车轮胎4.44亿条,斜交轮胎4500万条,产品子午化率达到92%,出口占比40%左右。生产规模虽大,但我国并不是轮胎工业强国。整体来看,中低产能严重过剩,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在质量、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轮胎是汽车重要的高速“行走”部件,其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性。近年来,国际上针对轮胎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欧盟实施了REACH法令和轮胎标签法(2016年进入第二阶段)。受欧盟此举带动,美、日、韩等国家均推出了新的轮胎标准法规;巴西、沙特、印度等推行轮胎新规的节奏也在加快。而目前在我国,轮胎产品标准只有国标和CCC等基本标准。
中国轮胎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须加快推进供应侧改革,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低端产能,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适应国内外消费者选购优质轮胎、高性能轮胎、绿色节能安全轮胎的需求,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此建议:
1.制定更为完善和严格的产品标准
目前,我国汽车轮胎的国家标准主要是对产品规格、尺寸、气压、负荷、试验和检测方法等,极少界定轮胎使用性能的技术标准,而这正是目前发达国家制定轮胎技术标准和法规的重点内容。因此,建议在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严格的国家技术标准,特别是要将轮胎的滚动阻力、湿滑等性能指标纳入CCC认证,提高产品技术门槛。
2.强制实行轮胎分级制度(标签法)
对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路面抓着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分级认证,引导市场消费;对汽车企业配套轮胎,适用更高的标准,倡导、推广使用更加安全、节能、环保的轮胎。我国实行轮胎标签制度已基本具备条件,目前行业内部采取自律方式,推行绿色轮胎自愿声明和标签自愿张贴制度,行业协会也制定了相应标准。为更好地规范市场,由国家立法强制推行轮胎标签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3.制定轮胎可追溯法规
以轮胎单胎可追溯性为基础,推动实行轮胎召回和消费者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