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0-06-01 浏览次数:148
作为橡胶行业最重要的下游产业,汽车工业的冷暖兴盛向来为橡胶业内人士所关注。2020年的疫情给全球的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汽车工业也不例外。在刚刚举行的2020年中国橡胶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先生,从疫情期间国内汽车产销、全球汽车市场及国家政策、市场预期等四个方面,对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疫情冲击全球汽车市场
在海外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多家国际机构下调了对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的预估。据统计,到4月初,全球停产整车厂超过150家,而停产的零部件企业超过3000家。日本八家汽车制造商的全球产量预计同比下滑50%。欧洲汽车销量最好的德国,4月份同比下降了61%,而英国同比下降了97%,意大利同比下降98%。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声明表示,在欧盟范围内,由于工厂关闭造成的汽车产量损失至少有123万辆,这只是汽车制造商平均关停时间为16个工作日的影响。欧洲应该为刺激汽车行业复苏做一些准备工作,汽车行业的复苏将是加速欧洲经济复苏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内汽车行业主要数据出现大幅下滑
疫情期间,1-4月份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559.6万辆和576.1万辆,同比下降了33.4%和31.1%之多。4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和43.5%,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月增速为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其中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
乘用车方面,产销降幅大幅收窄。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9.1万辆和44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8%和35.3%。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8.7万辆和153.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9.7和45.6%,同比分别下降4.6%和2.6%,降幅较3月收窄45.3和45.8个百分点。
商用车方面, 产销量创历史新高。1-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0.4万辆和13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1%和12.4%。4月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1.4万辆和53.4万辆,成为了历史最高水平。重型货车增长最快,产销分别完成17.5万辆和1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61%。
新能源汽车同比继续下降。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万辆和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1%和26.5%。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2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4.8%和43.4%。
而从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来看,4月份销量是53.2万辆,同比下降了9.4%,4月份市场份额是34.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4月份整体市场有所恢复的情况下,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其实是在下降的,合资品牌及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在增加。也就是说4月份市场销量的恢复其实是消费者在选购合资品牌的车多一些。
从车企的复工情况来看,截至5月28日,调研统计的23家整车企业中共计204个生产基地,除上汽有一家未复工外,其他均已复工。
积极政策刺激保持产业稳定
针对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许海东在措施及政策方面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提高生产效率、拉动市场需求、环节企业经营及资金压力。
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建议进一步解禁或放开城市限购,建议将个人购车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积极推动乡镇农村车辆消费升级,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走向成熟,培育汽车特色消费市场。
为抗击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国家也逐步实施了众多积极政策。习总书记直接在讲话中提到,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其中:“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很多地方政府也都推出了刺激汽车消费的积极政策。比如以旧换新、新车购置补贴,限购松绑增加汽车指标,新能源汽车综合使用补贴等。
许海东表示,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消费战略的刺激下,外部因素对汽车行业运行的影响有机会逐步减弱,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还有望继续保持。
轮胎及相关橡胶制品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深受汽车产业的影响。轮胎产业应积极关注疫情之下汽车产业的发展风向,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共克时艰。